English

到南极写书去

2000-09-06 来源:中华读书报 阿正 我有话说

首批预备队员资料

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出版各类著作20余种,300多万字。其中《人与永恒》、《守望的距离》、《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迷者的悟》等产生了极大的反响,是当代最具号召力的学者、作家之一。

葛剑雄,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出版各类著作近20种,400多万字。其中《统一与分裂》、《未来生存空间》、《中国移民史》等书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国内影响,并多次获得大奖。中央电视台多次介绍他的成就。他还被认为是学术界最敢于抨击不良学风的一名斗士。

何怀宏,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伦理学教研室主任,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出版学术专著有∶《生命的沉思──帕斯卡尔评述》、《良心论──传统良知的社会转化》、《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学阐释》等。

邵滨鸿,1984年毕业于贝尔格莱德大学,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目前担任学术刊物《国际经济评论》的常务副主编。邵滨鸿在中央电视台主持的《东方之子》节目,受到了观众的关注和赞赏,而她也在电视圈内获得了学者型主持人的称谓。

唐师曾,现任新华社主任记者,装甲兵学院研究员,荣誉陆军上校,美国柯达联网职业摄影师。是新华社第一个装备移动通讯装置、不畏刀剑现场采访突发事件的记者。1987年参加“沿万里长城步行”活动。1988年在秦岭雪山拍摄野生大熊猫。1990年参加可可西里无人区探险。1991年采访海湾战争,是最后撤离伊拉克的中国记者,也是第一个在以色列公开采访的中国记者。1991年—1993年底,任新华社中东分社摄影记者,先后采访了卡扎菲、沙米尔、拉宾、阿拉法特、穆巴拉克、加利、曼德拉等军政要人。1995年在神农架寻找野人。1996年独自驾车环绕美国。作品有《我钻进了金字塔》、《我从战场归来》等。

郑俊琰(阿正),鹭江出版社北京办事处主任、策划编辑。近年在《中华读书报》、《中国文化报》等报刊撰写过“阿正侃书”、“阿正看台”等十多个书评专栏。出版有自选集《大出版的视野》、对话集《世纪对话——文化嬗变与中国命运》等。1999年被《出版广角》杂志社评为中国出版界的“新生代十位精英”之一。

六位学者名人要去南极写书!

据活动策划者阿正先生说,他所在的鹭江出版社已初步决定出资,全额赞助这个听起来像天方夜谭的计划。但他又说,该计划实施难度较大,一是要通过国家有关方面的重重审批,二是要请出国内最优秀的人文学家,以坚定鹭江出版社投资的决心。

目前,“’2000人文学者南极行动”预选队员名单已公布,共六人:周国平、葛剑雄、何怀宏、邵滨鸿、唐师曾、郑俊琰(阿正)。阿正强调说,这仅仅是一份预选名单,他们还要接受严格的身体检查和心理测试,然后还要通过一系列的训练。阿正说:“去南极,身体是至关重要的条件,如果在南极身体出了问题,可以说是喊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非常无奈,非常可怕。”阿正表示:“我们希望这批人能够通过各种检查,因为他们十分优秀。”

在中国,平均300万人中仅有一人有机会去南极,所以有人说,现在“天上最难的事,是登月旅行;天下最难的事,是叩访南极。”从鹭江出版社策划这一活动开始,报名者的电话铃声就响个不停,表示希望参加“南极行动”的人,远远超过了他们的预见。其中还有年近70的专家。

计划进展得还算顺利。8月25日下午,鹭江出版社收到国家海洋局的正式批文,得知该社策划组织的“’2000人文学者南极行动”已获准编入国家第17次南极考察队计划。至此,鹭江出版社近四个月的策划和运作终于获得第一步的成功——立项。

记者:南极之行成行的可能性有多大?

阿正:可能性不小。一是鹭江出版社策划出版过关于南极的书,出版的质量受到南极考察领导机构的好评。二是鹭江出版社从今年开始,将连续10年向南极中山站、长城站、雪龙号考察船、国家极地研究所赠送图书,这是全国第一个向南极机构赠送精神食粮的出版社,对南极英雄度过漫长孤寂的极夜时光大有帮助。由于上述两次颇具创意的活动赢得了科学家们的广泛赞扬,我们最近提出奔赴南极的想法,大体还不会被认为是异想天开,或是 痴心妄想 。

记者:参与的作家个人需具有什么样的身体或其它条件?

阿正:我们不准备选作家去。我们要选人文学家去。

南极是一块极其神秘的土地,它生存条件极为恶劣,被视为 生命禁区 ;它有人类渴望获得的丰富的水资源、贮量惊人的富含蛋白质的磷虾等,是人类未来极为重要的生命资源库;它还是地球上惟一一块没有主权的土地,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想放弃参与南极考察活动的机会。是的,无论是地理的广袤还是资源的丰富,南极都是无可比拟的。

正因此,世界各主要国家都投入巨额资金,派出最好的科学家,长年在南极坚持考察活动。中国参与南极考察已有16年,科学家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对南极的认识都还十分有限——不仅指科学方面,更指人文的思考方面。我认为,只有当人类整体性地从南极堪忧的命运里解读出自身未来悲剧的痕迹,并从而认真地反思、悔恨和救赎的时候,南极才可以真正地被称为人类最后的一块避难所和永恒的福祉。我们策划组织人文学家去南极,目的就在于此。我们把它称为 极地沉思 行动,意图组织中国当代最优秀的人文学者奔赴南极这块 生命的禁区 ,并打破生命所设立的种种极限,对人生、对命运、对世界、对未来、对历史做出一番认真的、独特的思考。

参与南极活动的人,不但要身体好,而且心理素质也要特别好。当然,从我们的角度说,我还希望他们是畅销书的写作者。

记者:到南极写什么?即南极与学者最后写出的作品有什么关系?不然的话为什么要去南极写?

阿正:“极地沉思 行动将首先从时空的角度反思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南极考察,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向国外拓展自己生存空间的最伟大的行动之一。也许有人会问,目前南极对于中国尚无实际的商业价值,也不具备移民的可能性,那么我们为何还要置生死于度外,穿越关山寒峭,远赴南极去留下自己的足迹呢?它对于中华民族的历程又有着什么样的地理学和历史学上的意义呢?学者们将对此作出解答,并在极为特殊的时空背景下对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未来命运作出反思。

对于人类而言,南极的生存环境几乎是最恶劣的,它因此被视为 生命的禁区 。在那里,人们沟通和交流的欲望空前强烈,而冰天雪地的现实环境却使人类情感的基本需求变成了奢侈品。这种独特的环境压力,必将使人们对于自我构成以及生命的意义有一番新的体会,甚至有某种顿悟。“极地沉思 行动就要从独特的角度来思考生命的终极意义,思考亲情、爱情、友谊、家庭、婚姻、人生、命运等等人类的永恒母题,寻找来自于灵魂最深处的启示——它已在喧闹熙攘的世界里蒙尘太久,或许只有在“万径人踪灭 的南极才能有 神接千载,思游万仞 的一刻。

极昼与极夜对于南极而言是正常的,但对于科学家们而言却是一种极端恶劣的变化,它们——尤其是后者——也给科学家们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压力。极地英雄在科考的过程中不仅要坚持完成科研项目,同时要忍受漫无天日的考验。这种生命濒临极限的状态一直是心理学的重要课题之一。“极地沉思 行动将对极地科学家们的心理和生理变化进行研究,这不仅可以帮助极地英雄们更加顺利地渡过极昼和极夜,同时也获得了心理学研究方面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有助于我们认识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那个自我是如何战胜脆弱、失败与恐惧的。

环境伦理(environmentalethics,又可称“生态伦理 e?coethics)是近年来在世界上发展最为迅猛的一个学科,同时还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环保运动。它主要研究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力图通过反思人类实践行为的负效应,确立起人类实践行为的伦理原则及其规范。它的实践性很强,同时又可构成为一种至高的精神信仰。诸如《瓦尔登湖》作者梭罗、《敬畏生命》作者史怀哲这些环境伦理学的先驱,都体现了一种深邃的信念和身体力行的感人特征。南极可以说是地球上最后一块干净的、未被人类污染的大陆,那里也储存着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它不仅应当被视为人类的共同资产,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共同资源,而且本身就有独立自存的意义和价值。从环境哲学和伦理学的角度,实地考察南极的环境状况,思考南极对于地球的意义、对于人类的意义、对于生命的意义;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应当对自然、对其他生命采取何种态度;在一种极地的环境里思考生命和环境的关联,思考人的心态和生态的关联,进而思考生命的真实意义……这样的思考应当有助于使也许已经过分热衷于物欲的人们有所“冷静 ,同时,中国人也应当在有关南极和地球家园的保护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曾经有人笑称说,在南极还可以组成一个国际俱乐部,因为许多国家都在南极设立了科研基地。南极的科学家来自不同的国家,具备不同的文化和学科背景。“极地沉思 行动将在这个特殊的“社区 里,组织一场场人文意义上的交流与对话,在差异与共性之间充分闪现出灵性的矫健与睿智的交锋。

记者:所需费用大约为多少?由谁提供?

阿正:具体的费用我不便说。但我可以告诉您一个“参考数字 ——坐游船在南极洲边上轻描淡写地转一转,每个人的费用是8万美元。

如果计划得到批准,全部费用将由鹭江出版社独家承担。当然,我们社还要看“出场的人选 是否是一流的。

记者:如果成行,最早会在什么时候进行?

阿正:如果成行,“大约在冬季 。

记者:为什么挑南极?因为近的地方都有人去过了?还是作家都想去南极?

阿正:因为南极是最具挑战性的,也是最难得有机会去的。

记者:南极写作的成果如何展示?

阿正:我们的设想,将有几本好书、一批好图片,还希望有几十集高层次的电视专题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